2008年3月25日星期二

太陽的默示錄 (動畫電影 DVD)

改編自三屆日本講談社漫畫首席大師川口開治同名作品。製作一絲不苟,電腦特技連場,音樂也從新製作配合劇情。內容充滿日本典型的「理想主義特質」,觀眾並可從中看到日本人底層的恐懼,與及對美國、中國的「不信任」。而故事對天災、政治、軍事、人性的著墨,都能顯示原作者對自己民族及世界政治格局的高度反省。祇是限於眼界,原作者眼中的中國人,都淪於「妖魔化」;而所謂的台灣總統,則變成了「昂山素姬」。把災難處境放在日本,不算是新鮮的做法;但把自己變成「難民」及「被迫害者」,卻是此片的高明。電影中沒有太多的「民族自我中心」,但卻仍然把自己的民族看得太「理想化」。以三小時的前後篇來說,前篇較平實,後篇則略看「理想老氣」,但都仍然值得欣賞。

2008年3月23日星期日

星光伴我心 (Nuovo Cinema Paradiso) (DVD經典導賞)

一齣難得受到世界各地所肯定的意大利電影。也是「向電影致敬」的一部最經典作品之一。沒有說教,沒有催淚,卻有難得的溫情與戲味。小孩的可愛與討好,與長者的溫情與慈愛,應記首功。而劇本結構的完整性,也屬難得的精采。小鎮氣味、懷舊風情、成長烙印與時代回憶,都十分討好。令人彷如返回那些歲月,重拾戰後電影與自己身邊所發生的片段。配樂細膩,令人聽得舒服。美中不足,是主角的愛情戲,交代得太糢糊。而片中主角的心路歷程,特別是「浪走的三十年」,也沒有明確的交代。臨近結尾前,男女重逢的一段,從電影美學的角度看,留片空白,似更能勾結觀眾的情緒。幸而,影片結束前幕幕熱吻的片段,為全片補足了充分的熱與光,令電影有一個完美的休止符。

北非諜影 (Casablanca) (DVD 經典導賞)

故事設置於一個混亂的時代,和一個各方勢力處古怪平衡的地方。電影的英文名字Casablance是北非的一個地方名字,但中文名稱《北非諜影》,老實說,卻是有點「文不對題、不知所謂」。原因是:片中既沒有間諜,甚至連交換情報的場景也不多。最吸引人注目的,自然是英格烈褒曼(Incrid Bergman)及亨庫利寶加(Humphrey Bogart)兩位主角。不朽名曲“As Time Goes By”,當然功不可抹。老式拍法與老式演技的一個經典。不得不提的,是片中樂手,其實不懂彈琴。而導演也是在拍攝完結前一刻,才敲定結局。

2008年3月9日星期日

觸目驚心“Psycho” (DVD經典導賞)

希治閣最廣被人認識及談論的電影,也是心理題材及驚慄電影歷來最成功的一部製作。浴廉被揭開,繼而尖叫聲,再繼而血漬斑斑的一組鏡頭,曾廣泛地被同類複製。而整齣電影的每句對白、橋段編排、結構,甚至是配樂,也是一場精心的策劃。雖然沒有華麗的佈景,但透過演員的每個表情,觀眾卻會被拉入劇情裡,甚至跟故事中的報案人一樣,希望案情有明朗化的一刻。是電影迷必修動作。

2008年3月8日星期六

南京 / 南京大屠殺 (DVD)

一個中國人久久不能復原的傷痕。一段不能遺忘的世界戰爭故事。一幕幕獸性張揚的呈現。導演選擇以演員代替真實歷史人物去敘述事件的做法,肯定是一個「創新及勇敢」的決定,但到底觀眾是否滿意這種安排,卻屬見仁見智。紀錄片不能要求新鮮感,而畫面能做到持平及帶來震撼,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任務。要反思的,是這樣的紀錄片,為甚麼當年被要求「不要公開」?而當事國家在戰後談判時,又一副副若無其事的表現?戰爭受害者,其實不單止是平民。舉刀拔槍,殺光、燒光、搶光、姦淫婦女的所謂「加害者」,有幾多個會醒覺,原來自己也不外是野心家手裡的一枚棋子,生命也一樣卑微?電影不「好看」,但值得思考。

羅生門 (DVD - 經典導賞)

黑澤明把民間小說作品幻化成影像的最佳代表作。而現在當我們提到「羅生門」這三個字,想起的也是這部電影。導演敘事能力不用置疑,而拍攝方面對光線及場景的捕捉,也堪稱經典。故事雖然重重複複,但留下的開放性,卻揭示人世間是非黑白的無盡可能。而當一個人所看到及堅信的「事實」,與其他人所理解的,產生矛盾時,判官與法律所能做的,也許就祇有那麼一點點。故事中死去的武士,未必值得同情,電影中的「淫婦」未必需要責罵,但觀眾看到的是否就是「真相」,卻值得大家去深思。

2008年3月7日星期五

單車竊賊 / 偷自行車的人 (DVD - 經典導賞)

由無名演員擔任主角的不朽電影。故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沒有道德批判,甚至沒有壞人,祇有一幕幕的情景敘事。窮人在人浮於事的社會,會遇上那些困難,可以怎樣改變自己的命運呢?或許在這部電影裡都有些提示。而當主角一步步邁向絕望,把心一橫,想化身由「受害者」變成「加害者」的一剎,電影導演則給觀眾留下了一個深刻的告誡。遇上不公平的人生時,此片是清涼劑。

十二怒漢 (DVD - 經典導賞)

一部幾乎沒有外景,把鏡聚焦在陪審團議事室的電影。電影中的人物,幾乎都沒有名字,祇透過表情、對白說出自己對案件的看法,然後就是一輪輪的投票。而外間天氣的陰晴轉變,則化為當中人物的情緒提示。沒有驚心動魂的鏡頭,沒有俊男美女,有的祇是一幕幕的推理與敘事,並配各種生理、心理、法律的觀點。最尾審判結束,兩個之前「合作無間」的陪審員,變回原先的陌路人,突顯英美法庭的最高精神。本片是法庭電影的經典。

2008年3月2日星期日

奪帥 (電影)

一部崇尚血腥、暴力的動作片,卻配上了一個令人看後摸不著頭腦的名字。而當吳京由新星變成配角,再在本片鏡頭前作所謂「瘋狂殺戮」時,觀眾在坐位響起的,卻是笑聲一遍。導演明顯地在自己的每一部電影裡,經營著自己特有的「暴力美學」與「男性電影邏輯」。好此道的男性觀眾,相信會頗滿足。祇是連續的「殺、殺、殺、殺、殺、殺、殺」,除了明末的張獻宗,又有幾人承擔得起?值得一讚的,是導演緊守了自己的「色戒」,沒有「又天真又傻」地去濫用女角的身體。動作一流、血腥出色。

2008年3月1日星期六

野 良犬 (DVD)

電影說故事的方式,從來都是各師各法,高手各自形成一家。在《野 良犬》裡,觀眾除了看到每一個鏡頭都是一幅幅精緻而豐富的畫面外,也是進入一個純感性創造的世界。沒有了地域定位,也失掉大部分的生活邏輯。在戲裡,觀眾不單止不可能從角色的外表打扮猜度他的身份角色,也不可能從鏡頭前的世界裡跳回真實的現在。整齣電影都是段段的感性描述與「重現」。當中的「子彈論」也許令人思考再三,而結事結局也附合整體的悲涼格調。陳奕迅演來自然,卻缺乏發揮的機會,而其他人的角色,就更不必說。祇是,當筆者看到卲音音在鏡頭前老態龍鍾時,腦裡卻不期然閃出「人不輕狂枉少年」這句話,教人從新回到現實的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