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1日星期日

親密 (DVD)

現代愛情心理學的研究指出,都市的愛情有三個成功啟動的要素,即:相似、接近與親和,但卻偏偏沒有「理性」的份兒。而無論中國傳統的「近水樓台」說法也好,抑或是西方心理學所說的「屢見效應」也好,「朝夕相見」永遠是一個絕佳的愛情契機。而假若這個愛情之火是發生在局促的辦公室之內的話,更是燃燒容易、撲滅困難。(而電影的英文詮釋 claustrophobia,幽閉恐懼,相信亦正是要突出此點。)那儘管是「使君有婦」也好,甚至是男女雙方都各自有另一半也好,亦會抵擋不住。然而,現代愛情的特色之一,卻在「曖昧」的關懷。男女雙方,沒有實際行為,也沒有說得清清楚楚。電影以倒敘手法,述說一對男女主角的公私關係。沒有刻意的造作與激情,連接吻及擁抱鏡頭也欠奉。一切彷彿生活,一切彷彿平淡如水。說坦白,筆者並不欣賞這類毫無電影感的電影,亦沒法理解幾層倒敘的重重疊疊的真正意義所在。唯一令筆者有所感受的,或許祇有「現代人生活中的局促、無奈與無聊」,事事為工作與生活裡的繁瑣小事所困。尚可一看。

2009年5月17日星期日

南京!南京! (電影)

由陸川執導的這齣《南京!南京!》,使筆者看到中國人從「被害者」的角度跳出來,審視「南京大屠殺」中交戰雙方所受苦難的勇氣。電影從人性的角度出發,以普通人為基點,展示戰爭中無論「加害者」或「被害者」也好,都須承擔著巨大的壓力,與及不為人道的創傷。「被害者」固然傷痕纍纍,咬牙切齒;但「加害者」中也有很多無奈,這尤其是那些在日本被誘、被騙到中國打仗的青年士兵。筆者本身就看過幾部由當年日本士兵所寫的回憶錄,倒是恐懼與悔咎並存,而且當年的殺戮與姦淫,也日積月累地化成了他們一生回憶中的夢魘。而且筆者父親當年亦曾告訴筆者,他年輕時是如何與一名文質彬彬的日本士兵,建立了一段夾雜的友誼關係。電影取廣角拍攝,音效及配樂均出色,而且用黑白色調製作,頗具大片風範。但最值得欣賞的,是導演祇根據若干歷史紀錄作還原拍攝,沒有強加任何煽情和批判的敘事觀點,鏡頭前的生生死死、裸露姦淫,都坦然地呈現,交由觀眾自行去理解。也令筆者佩服的,還有本片的道具與美術,能形造出一個處於苦難卻欲哭無淚的南京來。有影評說電影結尾有替日本軍人美化之嫌,但依筆者看,那不過是電影導演替人性作註解,為天下無權無勢而要當上士兵的人而哭泣罷了。非常值得一看。

反轉豬腩是王子 (電影)

日本人的誇張式喜劇,一向有其獨有的市場地位。故事說本身樣貌醜陋的男主角,於穿上「英俊西裝」後,就會變成「萬人迷」,迷倒一切女子;而本身漂亮動人的女主角,在穿上「醜陋西裝」,則會變得「貌寢」,一般男人都不會對她有興趣。男的,以為改變外貌,就能獲得女性的垂青;而女的,卻希望男主角,能欣賞她的內心。電影充滿各種色彩,洋溢著日本電影故有的風情。而眾多模特兒美女配合著「變身」前後一個可愛、一個英俊的男主角,亦能收到不錯的效果。電影裡同時穿插著不少八十年代的舊歌,似亦同時預收觀眾「懷舊」與「集體回憶」的效果。出色的配音,早在預期之內。然而,能勾起筆者興趣的,還有那件「英俊西裝」與「米芝連公仔」之間,到底有甚麼親戚關係呢?總結而言,想開開心心地消磨個多小時,此片一看無妨。

2009年5月7日星期四

天水圍的日與夜 (DVD)

說坦白,筆者並不認為這是一部特別出色的電影,充其量祇是一部「半紀錄式」的寫實電影。更甚的是,站長從中幾乎連「闊銀幕」的元素,都發現不到。電影故事的基調與八十年代港台製作的《獅子山下》相類似,都在述說香港低下階層市民的生活,沒有特殊的橋段穿插,也沒有甚麼渲染與浮誇。一句到尾,就是「平淡如水」。主角、配角都在演出「生活化」的演技;而切生果、吃生果、買菜、炒菜,在導賞紛紛的引導下,亦竟然都變成值得觀摩的鏡頭。許鞍華奪得「最佳導演獎」,實至名歸,但是不是單憑這齣電影的拍攝功力來取得的,就確是「耐人尋味」。故事拍得細膩是真的,但對於飲慣濃味及多糖多奶的香港人來說,就肯定不是那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