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9日星期五

寶貝狗 - 雪地歷險 (DVD)

在全球愛狗氾濫潮影響之下,以狗仔為主角的電影,的確是長拍長有,而且一部接一部。部分販賣苦情、部分促銷溫馨,各自都有捧場客。而「反斗狗仔隊」系列卻以擬人手法去處理一眾金毛尋回犬,並用牠們夥拍其它動物為賣點。電影又會加入狗仔做各式運動,眾狗仔互相對答,與及一連串的危急、追逐鏡頭。狗仔最終安然無恙,是意料之內的結局。但由一隻,到兩隻,再拍到生出五隻狗仔,並同時擔任主角的電影系列,卻實在是令好此道者,看得「過癮」。幾集劇情由最初踢足球、打籃球,到今集雪地歷險,應有盡有,而且都健康,適合一家大小「合家歡」齊齊觀看。

2008年8月28日星期四

一個好爸爸 (DVD)

影壇傳奇人物張艾嘉所執導的《一個好爸爸》,雖脫胎自李純恩的小說《黑社會爸爸》,但明顯地卻加入了大量女性敘事的角度與風格。而這也就是說,電影掌握女性角色與女性觀眾的心理,明顯地較掌握男性角色與男性觀眾的心理,來得準確。而事實上,電影一開首即嘗試說明(或證明),男人也有「母性」,肯為「子女及家庭付出」。於是乎,甚麼男主角的「黑社會」事業、兄弟與及他與其他一眾女郎的關係,由頭到尾,都祇屬陪襯。反而,家庭裡的鎖碎事,無論與他的母親的,也好;與他的妻子的,也好;與他的女兒的,也好,卻都會令男主角心煩。古天樂與劉若瑛自《生日快樂》後再度合作,今番已經是「駕輕就熟」,甚至有了銀幕上的「父妻相」。然而,全齣電影中最失敗的安排,卻是最尾男主角「死完又復生」的一段,那不獨令一眾觀眾看得糊塗,對整個故事的完整性及安排,也看不出有任何意義。

2008年8月27日星期三

我的最愛 (DVD)

幾年來,葉念琛一連幾部以「現代愛情」為主題的系列電影,所累積下來的功力與自信,已非他剛出道時可比。而隨著電影創作班底的日漸成熟,與及他們一起所培養出來的默契,《我的最愛》的整體表現,已經可以和很多以「小品創作」聞名的電影前輩看齊。儘管《我》的票房仍屬一般,但葉念琛三個字卻穩步在香港市場發展成一個電影品牌,卻是事實。男女主角熟口熟面,並不打緊,祇要劇情「合情合理」,就已經可以。況且,曾愷玹的「反派」角色及一眾綠葉演員都搶鏡,而且演得恰如其份。(像王祖藍、森美等,更能帶出些微妙喜劇效果。)同一系列電影屢出金句,已經是預期之內。用方力申搭檔鄧麗欣出合唱情歌,亦一如以往。但像今次由電影開場到結尾都充滿各式品牌廣告的情況,卻不能不令人感到「意外」。鄧麗欣演回普普通通的「自己」,沒有驚喜,也沒有可值得批評的地方。但方力申的「盡力」,卻實在是太「有目共睹」。電影的分段與「過門」技巧,與及方力申所飾演的「老千」角色的悲劇結局,都充滿著八九十年代港產片的情調。可喜的是,電影探討現代男女對愛情的看法時,已超越說教與批判。沒有太公式的婆媽,也沒有太著跡的「反叛與前衛」。而戲情旁枝「後備情人」的一段戲,則算是整齣電影最令人「值得細味」的一章。值得一看。

2008年8月26日星期二

嚇死你 (DVD)

以影像去說故事及做實驗,幾乎是所有認真的電影創作人,都曾經嘗試過的事情。事實上,影像若處理得出色,電影所能陳構出來的故事,更可以超越對白的效果。而這若再加上對音響的掌控,甚麼詭異、驚慄的效果,都可以製造出來。日本傳統的靈異電影、香港的彭氏兄弟,都是這方面的高手。然而,儘管自己也是高手,彭發一旦身份變了監製,對整齣電影的控制力,就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演員是否擁有叫座能力,對另類取向的觀眾來說,向來影響不大。但當導演能力不高,本身可能也祇是懂些零碎鏡頭及音響技巧,自己雖然不知道自己在說甚麼,卻硬要身編劇一職時,問題就會很大。錢江漢就正正是一個好例子。《嚇死你》的確「片如其名」,編、導、演幾方面,都能達到電影標題所說,是「爛片」參照的上佳例子。

2008年8月21日星期四

天魔特攻之鬼魅兵團 (電影)

當影評人的前輩教訓筆者,寫影評不應該選擇地寫,而應該是「逢看過了後都寫」。本著這個原則,筆者看完《天》後,也試一下發表自己的意見。以漫畫故事改編成電影而能大收的例子,美國及日本多的是。但失敗的,其實也不少。幾年前李安版的《變型俠醫》與及《天魔特攻》,就是當中較著名的例子。《天魔特攻》的第一集在很多地方均沒有正式上映,而在美國票房的收入也僅是能填補該電影的投資。某些影評人歸咎該集拍得「失掉了原著神髓」云云。但依筆者看,卻是主角與主要角色,都太難「看」才對。沒有人敢說,凡大收的電影的主角,都一定要是「俊男美女」,但至少也不該是「難看」吧!幸而今集請了《魔間迷宮》的導演執導,把視覺特技元素與其它的造型設計,化成了電影推銷的焦點,《天魔特攻2》的成績,才可以保住。然而,隨著多部這類型的電影放映後,單靠視覺特技及怪獸造型,已經很難再吸引觀眾入場。今次,還有邪惡角色漂亮的身手及打鬥場面,可以令觀眾有些印象,但下次呢?

2008年8月17日星期日

地心探險記 3D版 (電影)

很多類型電影,其實都不需要有太具體的故事內容或道理。賣「畫面特技」的電影,就是其中之一。而以今天成熟的CGI動畫與3D技術而言,本片算是一齣令人滿意的作品。甚麼「過山車」式風馳電掣、火山爆發、地心熔岩、恐龍、怪魚、食人花、怪鳥(螢光鳥)、飛天遁地,全部一應俱全。男主角班頓費沙的輕鬆形象,應記一功;女主角安妮妲柏寧的小背心,又應記一功。當然,有名著《八十日環遊世界》作者的原故事作藍本,也是重要的。以一百元的票價,換取近一百分鐘的「新視覺享受」,絕對值得。還可一提的,當然還有那些巨型而不大稱中國人臉孔的「3D眼鏡」,看後保證鼻上會留下痕跡。

2008年8月14日星期四

小心有牙 (DVD)

以「性」為題材的電影,要不就是流於情慾方面的誇大描述,要不就是「煞有介事」但卻原來「眼不高、手更低」。而絕大部分電影對性心理的陳述、掌握與詮釋,就更遠遠低於筆者的期望,《小心有牙》卻實在令站長有驚喜。除了相當部分的裸露,與及幾場男性器官殘餘的核突鏡頭外,導演米曹•李真斯丹在電影中,不忘加入大量的「黑色笑料」。這再加上女主角的選角準繩、一眾演員豐富而抵死的面部表情,整體電影的確能引發觀眾對「性」及「成長」的思考。故事以古老的「性傳說」作起點,主題卻是對兩性性心理、貞潔與及「以男根為主導的性思想」作討論。全片不以冗長的「對白」作主打,而是以「畫面」作思維的媒介,讓觀眾透過自身的經驗去想像及了解。身體檢查一幕與及幾幕女主角的「獨自摸索」戲,都精采;而另外幾幕「斷根戲」的編排,亦玩盡「幽默」。導演本身於電影裡沒有作「結案陳詞」,但完結前幾幕卻忠於故事起點的男性「被閹割恐懼」。而在漂亮女角詭異笑容之下,有幾多男觀眾仍甘心當「傳說裡的英雄」,相信不用多說。

2008年8月13日星期三

特務S嘜 (電影)

以「搞笑」重現「嚴肅」,是美國電影的慣常模式之一,而且也是部分「好此道者」的那杯茶。而搞笑的神探、特務電影,也並非始自今日。十多年前的《白頭神探》與幾年前的《凸務之王》系列,就是當中的表表者。《特務S嘜》的導演彼德思高在電影中對若干笑位的掌握,其實不甚得心應手。而且鬆緊之間,似也沒有分寸,亦並未能完全讓觀眾看得明白。男主角史提夫卡路爾在這部電影裡的演繹手法,筆者實在「不敢恭維」,但說他演得差,卻又不是。猶幸,整部電影的笑位不絕,這再加上女主角安妮夏慧養眼,而且演出也努力,所以也可一看。

2008年8月12日星期二

X檔案:我要相信 (電影)

把電視劇搬上大銀幕,一向是美國與日本電影生產者的「如意算盤」。祇要計算準確些,把電視劇的賣點保持,花點錢玩特技或外景,找來原班人馬演出,然後再邀請些串星,要力保不敗,似乎是易如反掌。然而,如此一來,這齣所謂「電影」,究竟還算不算是電影呢?依筆者看,從內容方面來說,電影就是要在百多二百分鐘內,完整地說一個故事。從拍攝看,就是要取闊銀幕的廣角遠景。但把電視劇搬上電影院,就不能符合上述的兩個要求,《X檔案》電影亦不例外。今次故事是幾年前電視版的延續篇,請來兩個原演員去調查一件新的失蹤案,途中加插一個心靈感應者作晃子。經典音樂背景久不久出現,電視劇集裡兩位主角的迷糊關係仍然持續,甚至是莫探員妹妹的「被外星人綁架事件」也被重提。祇是,就是沒有絲毫驚喜。尤幸是兩位主角未變樣,公式的劇情仍能對《X檔案》的「忠實支持者」帶來些安撫作用。看了不算是損失,但等影碟出才看,會更值得。

2008年8月11日星期一

黃子華棟篤笑之兒童不宜 (DVD)

這是黃子華2006年的作品光碟,而片尾更明示《愈大鑊,愈快樂》也即將面世。作為香港棟篤笑的奠基人,黃子華當然是很多後來者的學習對象。當中,有些因為能夠融匯自己的特質於舞台上,在很多方面亦已經超越他。就即如入場觀眾數目而言,以同一個表演計算,黃子華也早已經不是「一哥」了。然而,恰恰是濃濃的中年鬱結,加上幾年來的事業危機,給黃子華加添了重新創作的力量,令黃子華以自己的方式重新成功地「複製」了一次「自己」,讓過去抵死、刻薄的風格,再次展現於觀眾眼前。題目雖然稱作「兒童不宜」,但話題仍然離不開:工作、生活、男女與及種種人生的荒謬。黃子華說話辛辣、刁鑽、有苦澀味是意料中事,但令筆者意想不到的,卻是他「笑聲背後所帶出的寂寞」。筆者一向相信唸哲學的人,較難快樂。而天生悲觀的「哲人」就更甚,筆者是其中之一,黃子華是當中的另一位代表。

2008年8月8日星期五

蝙蝠俠:黑夜之神 (電影)

在歷來美國的電影觀眾意見調查之中,蝙蝠俠從未跌出過「永恆銀幕英雄榜」的三甲位置。而蝙蝠俠的全身被複蓋的造型、深沉與勇於對抗邪惡的性格、普通人與億萬富豪的身份,也令很多城市人產生了莫名的「身份認同」與投射。儘管在上集與今次的蝙蝠俠故事中,主角都已經不是以往的「翩翩君子」,而是一個連普通市民也未必認同的「以暴易暴」式份子;但劇情仍處處為他開脫,以貫徹他悲劇英雄的宿命。對香港觀眾而言,《黑夜之神》的吸引地方,可以是因為「蝙蝠俠」這個品牌、可以是因為它在香港取景、可以是因為這齣電影的特技、甚至可以是因為陳冠希。而又適逢戲中的反派男主角小丑希夫烈達離奇暴斃、正主角蝙蝠俠基斯頓波爾犯家庭糾紛官非、資深演員摩根費曼撞車,免費宣傳也就大量供應。整齣電影的節奏與音效,都令人感到有壓逼感。幕幕變態、廝殺與混亂,成功地虛擬了一個「罪惡之城」。而刻意造作的「蝙蝠」聲與及令電影觀眾幾乎沒法定神看清的「蝙蝠」戰衣,都能產生預期的黑色效果。更深刻的印象,則來自「小丑」的狂妄與瘋癲,與及「雙面人」在性格與行為上的轉變。而最後一幕兩艘船間的「人性博弈」,也能替電影整體的「複雜人性面貌」,締造出黑白反差的辯證。

2008年8月7日星期四

太空奇兵 - 威E (電影)

電影的最神奇、吸引的地方,在於它不能依賴文字的劇情介紹,也祇能於戲院裡看,才能有效果。戲名用「奇兵」雖然有點「名不正,言不順」,但電影創作人的誠意與膽色,卻值得支持。劇情,與其說像某些影評人所「以為」的,是「宣揚甚麼環保訊息」,不如說,是一幕精心安排的,由「星戰機械人情結」所引申的「愛情故事」。因此,畫面可愛、兩位機械人主角動靜多多,但出現的「人類」就祇展現了他們「難看及不甚可愛」的一面。情節雖有點天馬行空,而且全片的對白出奇地少。尤幸的是,進場的,不外是「童心滿溢」、尋找溫情的人。想思考的人,當然可以從中整理出大堆問號與及大造文章,但懂得欣賞畫面的人,卻應該滿足。

2008年8月5日星期二

愛與狗同行 (DVD)

據考古研究所知,狗與馬是人類最早的動物界朋友,而狗更早於公元前一萬年左右,已經與人住在一起。而凡曾經飼養過狗隻的朋友也知道,狗隻除了對主人忠誠與全心全意外,牠們也是最大方與無私的。筆者曾經先後養過三隻狗。兒時跟筆者一起生活的那一隻,是筆者的「老大哥」;十二年前收養的一狗,是筆者的「囝囝」;嚴格來說,祇有現時養在家的那一隻,才算是一頭真正的「狗」。(情況就像是迪士尼世界裡的「高飛狗」與「帕圖狗」。前者其實是「人」,後者才是「狗」。)而養狗經驗當中令筆者印象最深的,卻是愛狗人士之間對所看過的獸醫的評語。哪一個是冇醫德的「吸血鬼」,又哪一位才堪稱「仁心仁術」。當然,談到自己寵兒離開時的種種,就更動人了。算起來,香港第一波的寵物潮,其實約在九十年代初。而計一計當時被收養的狗隻在今天的年紀,就知道這幾年正是「寵物殯儀」的黃金檔期。而陳安琪導演的這齣電影,正捉中這班愛狗人士的心靈需要。儘管導演揀選的人士與個案,未必具廣泛代表性,但人與狗的故事要說起來,又真的是「相差不遠」。特別是在這個疏離與虛空的城市,狗隻的「品德」實在要比很多所謂的「親戚朋友」好得多。電影加插了導演與自己父母親的故事作背景串連,並藉著她的愛犬Baby的衰老、患病與離開,借機告訴觀眾「愛是無條件付出與接受」的道理。以半紀錄形式拍成的動物電影從來不多,這部算是相當不俗的一部。

2008年8月1日星期五

魔術師 (The Illusionist) 〔DVD〕

以才子型男愛德華.諾頓掛帥的這部西方古裝片,頗能拍出一百年前歐陸、維也納的情調。劇情圍繞一個傳奇「魔術師」的「奇幻法術」,既能改變時間運行方式,甚至能夠與「另一面世界裡的人」溝通。而中段則描述他利用了警察頭目的心理特徵,精心策劃了一幕「借刀殺人」,並成功與舊愛「遠走高飛」的故事。劇情沒有直接交代主角為甚麼能夠施展出這許許多多的魔法,但片名與故事主人翁間的對話,卻多番暗示他的「魔法」,不外是「弄假作虛」。而鏡頭前對「魔法」的態度,頭腦最清醒的王子,到後來反而卻遭「陷害」,並被逼「自己了卻了自己生命」的安排,就更是情節上的可堪玩味。男主角的深沉冷俊,固然演得好;但飾演警察頭目的綠葉,能在英明與呆笨之間取得平衡,亦應記一功。

盜墓迷城 3 (電影)

抱著看《功夫之王》般的「中國概念」入場看《盜墓迷城》,果然一如所料,得出的印象是「不倫不類」。硬要把所有「中國印象」放進一齣電影裡,固然是敗筆。東來個「擬似兵馬俑」、西來個「夜上海」仍未夠,還要再加一個「香格里拉」。先一句普通話,後一句「古梵文」,然後中英夾雜,最後卻全英語對白,叫觀眾怎能不叫救命?整部電影拍得就像「電動遊戲場景」一樣,一路打、一路爆炸、一路有各種古靈精怪的木乃伊、雪人及怪物現身。令人想不通的地方,還有黃秋生的將軍,為甚麼會甘心為古代的君主作嫁?李連杰的古代大皇帝為甚麼會突然擁有無邊的法力?梁洛施為甚麼會二千年來都祇有二十多歲的外表?與及古代的大將軍幾時變了叛軍領袖?不了解中國歷史擁有超過二千年的清晰文字記錄的特性,自然是編劇犯下的重大錯誤。換入平凡的馬莉亞碧露去演上兩集既有麗素慧絲所飾演的男主角太太的角色,已經不妥;找一個平凡到「完全不起眼」的人去擔任「第二男主角」的角色,更是離譜。整體而言,看了才是損失。

銀色季節 (又名:飆雪季節) 〔DVD〕

秉承日本愛情電影的風格,導演羽住英一郎於《飆雪季節》裡,為影觀眾送上大量漂亮的雪山畫面,與及一幕幕令人似曾相熟的男女鏡頭「定格」。以逝去愛情、心願、年輕人的夢想為主題的「愛情電影」,本來就是日本電影以前征服亞洲的強項,所以祇要跟足前人的公式去製作,一般說來,觀眾都會收貨。演員方面,瑛太與田中麗奈的角色,演來都算具有說服力。然而,以日本式「可愛、情深」的模型去設計的女主角,與及同樣以日本式「有跌倒過去、陽光」的模型去設計的男主角,對熟悉日本電影及漫畫的觀眾來說,畢竟都大耳熟能詳、無甚地方可供發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