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6日星期四

新福爾摩斯 (Sherlock) (DVD)〔台譯:神探夏洛克,BBC 2009〕

英國廣播公司(BBC)於2009推出的《新福爾摩》(Sherlock)〔台譯:《神探夏洛克》〕,把由柯南·道爾(Sir Arthur Conan Doyle)所創作的原著故事成功搬到廿一世紀的倫敦。因此,在劇中大家會看到福爾摩斯擁有自己的網站、上網尋找資料、用最現代的科技和用手提電話跟華生互通消息,而華生則會寫網誌。此劇最值得推崇的地方之一,是它刻意保存原著神髓,祇作適量的加工和改寫,以配合時代背景的需要。比如說:首季第一集A study in Pink的故事,就是由1887年原著A study in scarlet所直接改寫而成。而且,英國廣播公司為宣傳此劇,更特別為劇中人,即福爾摩斯華生分別製作了一個名叫The Science of Education的網站和華生醫生網誌。。
http://www.thescienceofdeduction.co.uk/
http://www.johnwatsonblog.co.uk/

另外,值得讚賞的,是此劇也保存英國劇集的優良傳統,不靠女演員來轉移視線。更甚至連兩位男主角,演福爾摩斯Benedict Cumberbatch和演華生Martin Freeman,都不算得上是俊男。而歷來為人津津樂道的「福爾摩斯初遇華生」一幕,即福爾摩斯透過很短時間的觀察,從華生的站姿、皮膚上被曬黑的地方、身上的用品等,猜到華生是剛從阿富汗退役回來的軍醫及他跟家人的關係的情節,在首集裡也被「高度仿真」地保存了下來。而途中一段分析華生的心理,是「懷念戰場多於恐懼戰爭」,亦相當精彩。至於,劇集的背景音樂合適,視覺效果又能配合劇情,也值得一讚。

英式腔調與對白,每集90分鐘。而看香港明珠台播映的版本,更有香港人熟悉的「港式粵語」配音,份外親切、傳神。在此高度推介!

福爾摩斯初遇華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4foH4HCzKA&feature=youtu.be

維基百科夏洛克·福爾摩斯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D%87%E6%B4%9B%E5%85%8B%C2%B7%E7%A6%8F%E5%B0%94%E6%91%A9%E6%96%AF

標籤:

2012年1月14日星期六

龍紋身的女孩 (電影)

維基百科指出,《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的瑞典語原文:Män som hatar kvinnor,是「仇恨女人的男人」的意思。但無論如何,原著也好,改編自原著的電影也好,女主角莉思貝的確才是當中的靈魂與賣點。

電影故事的地理設定,是香港人不甚暸解的瑞典。而全齣電影裡的低溫,則配合故事裡的「冷漠」人性。除了古怪的家族關係外,電影裡所描述的性,都是「冷冰冰」的。電影導演大衛芬查找來《新鐵金剛》型男丹尼爾基克和《社交網絡》裡的新貴朗妮瑪娜做主角,加入適量的裸露與工巧的性愛鏡頭,都是準確商業計算的結果。而電影一開始時的片頭,亦極具大電影的氣勢,令觀眾看得目炫。

電影版的《龍紋身的女孩》,雖不離典型的「偵探、懸疑、暴力」電影的格局。然而,在兩個多小時的放映時間裡,佔絕大部分篇幅的,卻是兩個主角在查案;餘下的,是對女主角心理的描述;再餘下的,才是罪犯的「心理自述」,與慣常以「罪犯心理」作重點的電影呈現手法,有少許差異。

電影對神秘駭客莉思貝的角色朔造是成功的。朗妮瑪娜演活了角色的冷峻精明。而透過莉思貝的處事佈局、身手與瘋狂手段,觀眾會慢慢投入電影橋段內、開始欣賞她、思考人性及暗自拍掌。反而,全齣電影的「主題大案」與及其罪犯的「心理告白」,都一早在觀眾的預期之內,缺乏最低限的驚喜。

值得一看!

預告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f_lgE7fO4o

標籤:

2012年1月7日星期六

拜倫:天才‧縱慾‧任性‧醜聞 (DVD) 〔BBC 2004〕

說坦白,筆者的英語及文學水平,仍未到能真正了解和掌握英國浪漫詩人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所寫的英詩的地步,祇知道他筆下的唐璜(Don Juan)既風流好色又敢於犧牲,及記得自己於唸研究所時,英語教授對他的英詩高度讚揚,並於授課途中,提到他的生平與為人時,總帶著一些仰慕的神情。

浪漫主義帶著強烈的「不定向性」與「反叛」,所忠於的亦似乎祇有「感性」與「自己」。拜倫是世襲的貴族,雖是天生的跛子,卻於各個方面都表現卓越。年輕時已週遊列國,亦曾到東方土耳其去見識。回英國後,於短時間內憑其才華成名,活躍於當時的社交圈,並接連得到很多女性的垂青。短暫婚姻後,由於醜聞和激進政見,被當時英國的上流社會排擠,然後自我放逐到意大利與希臘等地,參與當地的獨立戰爭,永遠沒有再回到英國,並最終病死於希臘的沙場上。

電影重點在述說拜倫的「不羈」與「放蕩」,特別在「性」方面的放縱。故事亦提及他與其同母異父的姊姊的一段「不倫關係」,也輾轉觸及他內心的世界與痛苦。然而,觀眾能明顯地看出的,卻是導演對拜倫的多加愛護,藉電影中的拜倫的說話,替他的種種「離經叛道」締造了很多冠冕鏜煌的理由。

蓋棺定論,拜倫生而有的,是與世俗格格不入的才華、性格與靈魂。而缺乏的,卻是他所處時代對他的諒解與包容。當然,也就是因為這個原故,塑造了拜倫的偉大及其於塵俗短暫生命裡的悲歌。

值得一看。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9%94%E6%B2%BB%C2%B7%E6%8B%9C%E4%BC%A6

標籤:

2012年1月1日星期日

翻身動物園 (電影)

人生起伏的故事,永遠是最好的電影題材。雖然真實版的故事背景,是在英國而不在美國;而原故事主人翁的妻子,在購入動物園時亦健在。

翻身動物園》沒有複雜的國際政治背景,沒有深刻的文化意含,也沒有精神分析的心理元素。有的,是平實的人性。述說一個失意中年男人的內心世界,和一對父子間的緊張對立。故事內容沒有太刻意的堆砌,祇簡簡單單地講述一個喜歡探險的記者兼專欄作家賓哲文,於無奈辭掉喜歡的工作後,如何走出喪妻的陰霾,而為了安撫幼女,在人生的谷底裡,購入了一個動物園去從頭開始。麥迪文頗能演出角色的味道,一對飾演主角兒女的童星,及一眾可愛動物(特別是那頭年老的老虎)都非常搶鏡。而飾演主角哥哥、審批員及動物園員工等的綠葉演員所造就的喜劇化學反應,更是非同小可。反而,所謂女主角的施嘉莉祖安遜所飾演的動物管理員嘉莉,沒有為電影帶來甚麼特別的效果。

全片雖有不少笑點、亮點和「感動位」,比如是:主角決定替年老的老虎作「安樂死」的安排、男主角躲在一角思念亡妻、與及主角兩父子因溝通問題而引起吵架等幾幕。但卻沒有過火的煽情場景,就算連配樂也恰到好處。兩個多小時的電影,一氣呵成,讓人看得舒舒服服,十分推介。

預告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CIPc2oNwig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