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9日星期二

功夫之王 (電影)

看完此片,或許觀眾都會突然明白早前CNN主播所說的「侮辱華人」觀點,是怎樣形成的。暴力、胡鬧、神怪,正是本片的主題,而內裡除了充斥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港產武打電影」的印象外,連劇中對白及其它所謂劇情都是替美國功夫迷「度身訂造」的,沒有半點亞洲口味。一貫的典型外國人眼中的「華人邏輯」,稀奇古怪的華人舊店、店主和法寶,不合邏輯的歷險過程,和一大串或許祇有美國人才能了解的所謂「中國神仙」的符號。(這令人想起多年前的《小魔怪》。)儘量成龍與李連杰兩位大哥都分演了兩個角色,而且連著武術導演袁和平打出了水平,劉亦菲、李冰冰一貫地漂亮,但在荷里活導演、編劇和男孩演員的帶領下,他們卻全部都變成了「小丑」。綜合而言,這是一部令亞洲觀眾看後不會覺得舒服的電影。

2008年4月10日星期四

第一滴血 VI / Rambo 熱血回歸 (電影)

撇開英雄主義、男性主義、種族主義等糾纏不清的論述,這麼多年來的蘭保電影內部邏輯,的確高度保持一致。同樣是原始弓箭、刀、槍、埋身肉搏的殺、殺、殺,血與暴力。敵人是一貫的冷血與無情,也同樣是處身在廣闊無垠的叢林裡。循慣例,在電影起首後十五分鐘,冷血的殺戳開始。然後,就是雨夜的拯救行動。幾十分鐘過去,就是血肉縱橫、刀光斧影、子彈亂飛。好此道者,自然覺得滿足。祇是除了加了電腦特技效果,和史泰龍的樣子有明顯改變外,整齣電影的構思與製作,不能超越八十年代的水平。懷舊,當然是部分觀眾的權利。但要吸引新的年輕組群入場,本片就難魼免顯得單薄了。

2008年4月5日星期六

江山美人 (DVD)

用同名經典作戲名,本身已經是一個重大的錯誤。而起用年過四十的黎明和年近三十五的陳慧琳去談情,除了顯示了港星青黃不接的無奈外,更是本片的致命傷。儘管有大師奚仲文坐鎮美術,令到整齣電影的每個細節都極其漂亮;又有程小東指揮每個畫面,令戲裡的動作都非常精采。《江山美人》就是缺乏了偉大愛情故事所需要的說服力。尚幸在「擬似」的諸侯爭霸世界裡,有混合希臘羅馬風格的盔甲、西方中世紀式的武士格鬥訓練,又有本應在土著世界裡才找得著的「口吹毒針」,更有跨越時空用布製成的「熱氣球」,才把電影從平淡的感覺裡,弄出點點的「驚喜」。劇情雖然早在意料之內,但整隊工作人員花在鏡頭與畫面上的功夫,卻實在不容抹煞。

2008年4月4日星期五

三國之見龍卸甲 (電影)

從畫面上重塑三國戰將,從來都不容易成功,特別是蜀國「五虎將」中的任何一位。從宣傳海報的字體、盔甲、造型,到影片裡飄揚的軍旗上看,《三國》裡都充斥著「東洋風」。皮影戲變成了中國的民間藝術,而掘戰壕於古代亦恰似理所當然。除了Maggie Q 基於她的「妖魔化」造型,可以給人點點印象外,另一女角於這部電影來說,絕對是「可有可無」。(這或許是要符合國內市場的規定。)沒有了中國戲曲或傳統電影裡諸葛亮的「羽扇」,與及趙雲一身「白色盔甲」的造型;換來的,卻是「了無新意」、看似語重深長,重複又重複的甚麼「走了一圈回來」、「參加軍隊的目的是為了自己」。更可笑的,自然是Maggoe Q煞有介事,卻又鸚鵡學舌般說出:「寧殺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人」的一句,簡直令人「笑」出望外。電影中的趙子龍沒有氣派、沒有機智,卻祇剩下一襲「江湖味」。在「百萬軍中藏阿斗」一幕尾,趙子龍的「狂嘯」,演來就像江湖片中殺戮狂徒一樣。羅平安角色設計,缺乏深度,而他趙子龍之間的「兄弟情」在電影裡亦勾劃不足。電影中的千軍萬馬及戰將廝殺鏡頭,本來是電影響中最具可觀性的部分,而事實上動作導演及攝影師,亦交足了功課。祇是與早前的《投名狀》一比較起來,又遜色了一點。而劉德華仍然是劉德華,沒有注重身體語言的細節,祇靠一貫的努力去演。既比不上《投名狀》裡的自己,更比不上《投名狀》裡的李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