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鐵人17號》,除了是
石章森太郎的其中一個經典創造外,也是日本文化裡「機械人情結」的一個例證,而它實際上亦見證了日本七十年代機械化高速發展的歷程。當然,從現實看,稍有物理或機械常識的人,應該都能看出「
大鐵人17號」是一個笨拙的設計,不能靈活行動,更惶論能飛天遁地。然而,特撮電視劇集就有這樣的一個優勢,當中的情節不必合理,而當中的「神乎其技」亦不必太「認真」。年幼時看這齣《
大鐵人17號》,最妒忌的是那個飾演
南三郎的少年演員
神谷政浩。年紀輕輕竟然可以擔正做主角,又可以近距離見到這麼多的漂亮姐姐。日本特撮電視劇歷來的傳統是:戰衣及戰車要「型」、機械要「能引發想像力」、男主角要「帥」、女角色要「漂亮」、動作要「清晰」及邪惡力量要夠「妖」。但這齣「
大鐵人17號」卻仍有它的獨特之處,那就是它的「
智慧」電腦命題,即:
人類是世界上大部分問題的根源,要徹底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就祇有滅絕人類。而綜觀這三十多年來,在特撮電視裡,能提出對人類文明發人深省的意見,而又能跟此命題相提並論的,恐怕亦祇得《
超人佳亞》裡的「藍色超人」
阿古魯。整齣電視整作的缺漏非常明顯,而且中途不斷改變「
大鐵人17號」的設定,比如:一出場時,明明「
大鐵人17號」是不懂說話的,而且也祇有戴上了頭盔的
南三郎,才能跟他溝通,但到劇集中後期,則這個「設定」被取消了。經典場面,包括:「
大鐵人17號」和他弟弟18號的對決
1,最終回的「
大鐵人17號」與「
智慧」電腦的同歸於盡。全輯共35集,每集24分鐘,「八十前」的朋友,絕對值得珍藏與回味。
更經典的粵語主題曲 -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dC70DzCy3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
1:在糢糊的回憶中,史提反記得第一次在電視前面看到「
大鐵人17號」要被逼跟18號決戰時,是眼泛淚光的。小朋友的單純,真可愛。童年的點滴回憶,真稀罕。
標籤: 大鐵人17號、「智慧」電腦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