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雀 (電影)
如果說,畫面與鏡頭才是電影訴說故事的主要工具,而鏡頭敘事又可分成男女兩種不同的模式,那麼,《文雀》裡連場的男性「零對白」戲,會是一齣在這兩方面的代表作。據說,杜琪峰是斷斷續續用了近四年時間才完成這齣電影的。又據說,杜琪峰是刻意透過這齣電影去替香港(特別是港島區裡的上環與灣仔)的某些橫街窄巷作些印記與集體回憶,和向那些舊電影作致敬的。最明顯不過的,自然是片名、那間典型香港老式茶餐廳和片尾那兩隻提醒觀眾離場的大字。電影取景、光線、美術與鏡頭運用,都屬高水平。而音樂亦能譜出懷舊浪漫的情調。「文雀」是上一代的民間用詞,既有「扒手」的意思,亦指那些「被關在籠中專責唱歌供人把玩的雀鳥」。前者的意思,是電影中的主角,後者則是電影中的隱喻。以進入夕陽的「扒手」行業作晃子,去盛載逝去光景的段段回憶,顯然是特別照顧四十開外的一群觀眾。而用高手對決過招,就向來都是男性電影的慣用橋段,這齣也不例外。電影中的最大缺點,是對女主角近乎「可有可無」的描述。而缺乏年青俊男,也令女觀眾難以看得投入。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