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巴萊:太陽旗 (電影)
忘掉電影宣傳裡說的,這部《賽德克巴萊》用了十二年時間來籌備,動用超過二萬人次,六個國家團隊,花了共七億台幣來打造;也把甚麼「華語版阿凡達」的描述,放在一旁。這齣電影的致命傷,是讓人看不到它的編劇、導演,在想訴說些甚麼,和電影本身除了票房外,有甚麼製作理想和誠意。
是想告說一個歷史故事嗎?它卻又有太多「加工」成份1,而且更沒甚必要地分成兩集!是想鼓動台灣本土文化嗎?它又不像,至少當中沒有太多的台灣味。是想對現代文明作控訴嗎?也不及格,事緣它對賽德克族文化信仰的高明處描述嚴重不足。是想讚美及呼喚英雄嗎?亦不成話,因為當中對莫那魯道的描述,除了粗獷外,實在找不著太多值得欣賞的地方。然而,以下幾點是肯定的。首先,氣氛營造、場景佈置、角色造型、視覺效果、動作特技、化妝、美術等,《賽德克巴萊》都算落足了心機。其次,用擾人的背景音樂,製造所謂「史詩式鉅作」的意圖,很難不被發現。再次,是刻意(或無意識地)「重現」其它著名導演對「原始部落」的打造手法,比如是:仿《亞波卡獵逃》和《阿凡達》式的族人「跳躍」和「獵殺」場景手法等。又次,是導演異常小心地處理當中可能影響原住民與漢族人關係的細節,即如:全片對漢族人的描述,幾乎都屬正面;在片末「出草」行動中,又刻意加入些「不要傷害漢族人」等的對白。
那麼,電影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嗎?有。第一,導演肯起用幾乎全然陌生的臉孔,讓觀眾更能投入異族世界。第二,是它能讓觀眾重新發現台灣本土原住民的文化,及他們在台灣歷史上曾擔當的角色。第三,是電影能讓觀眾體會到「保衛家園」、「守護自己祖先文化」的精神,其實不在乎成功與失敗。第四,反思「野蠻」的真正含意。
據全球的一些電影研究指出,製作成本高昂及刻意瞄準獎項的大電影,十部裡有七部會鎩羽而歸,願這部刻意拖長分成上下集的《賽德克巴萊》是當中的一部,以懲戒及警醒「想騙觀眾入場兩次」的導演。
有充裕時間的話,一看無妨。
預告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Z8bXH_2m4g&feature=related
官方網站:
http://www.seediqbalethemovie.com/cht/index.ph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1:關於所謂的霧社事件,坊間流傳的資料極少。但從其官方網站所提供的資料,亦足以指出電影版跟真實歷史的分別。比如說:霧社事件的發起人,其實不是莫那魯道。六個策動事件的壯丁人數加起來是四百多,而不是三百多。於霧社事件中,除了日本人,還有四百二十八名「平地人」被殺。而莫那魯道的最後結局不是站出來與日本軍隊面對面,而是躲進一個日本人沒法找到的地方自殺。
是想告說一個歷史故事嗎?它卻又有太多「加工」成份1,而且更沒甚必要地分成兩集!是想鼓動台灣本土文化嗎?它又不像,至少當中沒有太多的台灣味。是想對現代文明作控訴嗎?也不及格,事緣它對賽德克族文化信仰的高明處描述嚴重不足。是想讚美及呼喚英雄嗎?亦不成話,因為當中對莫那魯道的描述,除了粗獷外,實在找不著太多值得欣賞的地方。然而,以下幾點是肯定的。首先,氣氛營造、場景佈置、角色造型、視覺效果、動作特技、化妝、美術等,《賽德克巴萊》都算落足了心機。其次,用擾人的背景音樂,製造所謂「史詩式鉅作」的意圖,很難不被發現。再次,是刻意(或無意識地)「重現」其它著名導演對「原始部落」的打造手法,比如是:仿《亞波卡獵逃》和《阿凡達》式的族人「跳躍」和「獵殺」場景手法等。又次,是導演異常小心地處理當中可能影響原住民與漢族人關係的細節,即如:全片對漢族人的描述,幾乎都屬正面;在片末「出草」行動中,又刻意加入些「不要傷害漢族人」等的對白。
那麼,電影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嗎?有。第一,導演肯起用幾乎全然陌生的臉孔,讓觀眾更能投入異族世界。第二,是它能讓觀眾重新發現台灣本土原住民的文化,及他們在台灣歷史上曾擔當的角色。第三,是電影能讓觀眾體會到「保衛家園」、「守護自己祖先文化」的精神,其實不在乎成功與失敗。第四,反思「野蠻」的真正含意。
據全球的一些電影研究指出,製作成本高昂及刻意瞄準獎項的大電影,十部裡有七部會鎩羽而歸,願這部刻意拖長分成上下集的《賽德克巴萊》是當中的一部,以懲戒及警醒「想騙觀眾入場兩次」的導演。
有充裕時間的話,一看無妨。
預告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Z8bXH_2m4g&feature=related
官方網站:
http://www.seediqbalethemovie.com/cht/index.ph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1:關於所謂的霧社事件,坊間流傳的資料極少。但從其官方網站所提供的資料,亦足以指出電影版跟真實歷史的分別。比如說:霧社事件的發起人,其實不是莫那魯道。六個策動事件的壯丁人數加起來是四百多,而不是三百多。於霧社事件中,除了日本人,還有四百二十八名「平地人」被殺。而莫那魯道的最後結局不是站出來與日本軍隊面對面,而是躲進一個日本人沒法找到的地方自殺。
標籤: 賽德克巴萊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