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2日星期四

鐵娘子:戴卓爾夫人傳 (The Iron Lady) 〔電影〕

真正偉大的政治領袖,通常都具爭議性。他們一般都擁有超越時代的眼光,而且勇於推行改革。一方面,他們需要顧及民眾的訴求,而另一方面,他們也會堅持自己的信念。上一世紀英國在位時間最長、其中一位公認最偉大及唯一的女首相戴卓爾夫人,正是當中的表表者。

戴卓爾夫人在任英國首相時,正值全球國營企業氾濫、褔利主義抬頭的年代。而她被後世人稱為「戴卓爾主義」的強硬市場主導的政策取向,則改變了當時的政治風氣,令世界有了另一番的新氣象。

戴卓爾夫人畢業於牛津大學,一生經歷無數政治上的困難與挑戰。由下議院議員、內閣大臣,一直做到首相,再轉而出任後座議員。晚年則身體欠佳及患上腦退化症。

戴卓爾夫人初上任英國首相時,既要處理前工黨政府的福利政策爛攤子,又要應付北愛爾蘭獨立份子的威脅。外交方面,冷戰仍未結束,蘇聯與美國之間的角力仍持續。正在大刀闊斧要削減政府財政支出之際,又遇上阿根庭佔領福克蘭群島的事件,不得不花鉅額軍費與之開戰。之後,經歷中英就香港主權問題的談判,及後來歐洲經濟共同體成立時的貨幣爭議過程,於1990年在保守黨內的反對勢力攻擊下辭職。電影《鐵娘子》,除了中英談判外,基本故事就是以上述的事實為基礎。

梅麗史翠普的演技,已達神級水平,固然毋庸置疑。而電影內的很多細節,都值得討論與欣賞。比如:寫戴卓爾先生與戴卓爾夫人之間的互動,就很真實細緻。求婚一段,簡單兩句對白就指出,於當時保守的英國社會裡,「作為雜貨店東主的女兒」的被認可程度,遠遠比不上「作為成功商人的太太」。而戴卓爾夫人競選保守黨魁一段,則勾劃了政治化妝師的重要性。此外,對英國下議院的鏡頭描述,亦或多或少增進了觀眾對它的認識,相信對政治有興趣的朋友,能發現更多。

精警的對白,亦有很多。像戴卓爾先生向戴卓爾夫人說:「妳可以把影像倒播,卻不可以返回已逝去的日子。」戴卓爾夫人一開始時說:「做人要有所作為。」;「永不跟極端份子妥協。」於退下火線後,則向政界人物說:「時下的人,太重視其他人的感覺,卻忽略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為政者,要有自己的立場和原則」;「一個有為的政府,在推出政策時,寧可承受一時的責罵,也要為未來的幾代人著想。」

電影的象徵意義,也很豐富。比如:借戴卓爾先生象徵那些一去不回的美好時光。又比如:結尾一幕刻意讓戴卓爾夫人去洗茶杯,去回應電影初段,少女戴卓爾答應下嫁時向戴卓爾提出的要求。

傳記電影大部分,都是隱惡揚善的。沒有重現「在北京跌倒」的一幕,是意料中事。不提他兒子馬克的醜聞,則是仁慈。

預告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sQLuqaNYD4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9B%E6%A0%BC%E4%B8%BD%E7%89%B9%C2%B7%E6%92%92%E5%88%87%E5%B0%94

標籤: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