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8日星期日

無聲吶喊 (電影)

以戲論戲,《無聲吶喊》的整體表現,尚算不錯。然而,它卻也同樣有著很多典型韓式電影、電視的弊病,包括:煽情、誇張、暴力和節奏欠明快等。而所謂「改編自真人真事」,亦勾起觀眾很多無甚必要的聯想與憤怒。

《無聲吶喊》的有幾多成是建基於「真相」,相信清醒的觀眾心裡有數。其實類似的個案,即:爆出特殊學校校長、老師虐待及「性侵犯」學童的醜聞,在國內、台灣或整個亞洲地區,並不罕見。因此,電影宣傳上的「改編自真人真事」,可能僅是指「罪犯被定罪後獲輕判」的一小部分。

南韓政治與法制,有幾黑暗,筆者無從知悉。但作為民主及輿論相對開放的地方,要透過電影去「揭秘」及「翻案」,似乎很難說得過去。況且,若導演真的是把別人的「傷痛」化成「電影」千百次,就算他的出發點是「嗚冤」也好,依筆者看,也並不妥當。這再加上劇情「一面倒」,把「反面角色」塑造成「天生邪惡」又間接暗示、明示警察瀆職、很多律師貪財,而部分宗教人士則偽善和無知,就更加令人看得不舒服。

值得思考的,並不是甚麼「天理循環」或「時辰未到」的問題,而是:在戲內,最後由男女主角偷回來的錄像證據,為甚麼會得到法庭接納戲外,這齣電影的陳述是否干擾了司法(訴)的獨立與公正

當它定性為煽情電影,尚且可以入場一看!

預告片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