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1日星期四

流浪地球 (電影)

一齣電影成功舆否,涉及很多非電影因素。政治、社會及文化因素,肯定是當中主要的構成部分。而一時一地觀眾的欣賞水平,尤其重要。像許多從前以嘲笑 不同種族、不同性傾向 為題材的 成功電影,換了今日在香港的市場再上映,恐怕都祇能招來一片劣評。所以,觀眾是需要教育的。而事實上,香港的電影觀眾於 宇宙探索/開發/歷險一類的題材上,已接受過充足而良好的教育。像:人類開發宇宙的原因是甚麼;宇宙裝備會有哪些限制;甚麼才會是一項宇宙探索或拯救行動的前提;甚至,人類前景的問題是應該怎樣思考的;或,探索宇宙時的各項基本度量衡單位會是甚麼等,都已經有一定的知識基礎。除非是遇上 日本特撮題材的 設定,有超人、魔君和宇宙大帝,否則,一切對香港觀眾來說,都已經是常識。

偏偏《流浪地球》的原著及編劇,卻把所有觀眾都當作是相關方面的文盲。掩耳盜鈴地,把電影的基礎放在一個經不起考驗的「地球搬家」的 前設上,讓人愈看祗能有愈多的感嘆號!因此,就算電影畫面與效果,怎樣到達國際水平,演員怎樣耗盡九牛二虎之力去演,在香港觀眾面前,其效果 都祗能是淘然。

地球,到底是否會繼續流浪?已經無關痛癢。在電影中,中國人主導的拯救行動 怎樣 無法無天,才令人憂慮。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 首頁